在大多数人眼中,70岁是安享晚年、含饴弄孙的年纪,对于来自浙江杭州的李文渊来说,古稀之年却是他执起剑柄、追逐梦想的新起点,这位白发苍苍的击剑爱好者,如今正以惊人的毅力和热情,训练备战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元老组比赛,他的故事不仅颠覆了人们对年龄的刻板印象,更成为体育精神跨越世代的最佳注脚。
李文渊的击剑之旅始于五年前,退休前,他是一名普通的机械工程师,整天与图纸和零件打交道,65岁那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社区体育馆看到一群年轻人练习击剑,迅捷的身姿、犀利的剑锋瞬间吸引了他。“当时就觉得,这运动太帅了,既有身体对抗,又讲究策略和礼仪。”李文渊回忆道,尽管家人最初反对,担心他年纪大容易受伤,但他毅然报名参加了击剑培训班。
从零开始并不容易,击剑需要良好的体能、敏捷的反应和精湛的技术,对年轻人尚属挑战,更何况一位六旬老人,李文渊却毫不退缩:每天清晨5点起床,进行一小时的有氧训练;下午则到击剑馆练习步伐和刺击动作;晚上还观看比赛录像,学习战术。“我的目标很明确——参加世锦赛,和全世界的高手过招。”他说。
李文渊的训练计划由专业教练张健量身定制,张健表示,老年运动员的训练需格外注重科学性和安全性。“李大爷的体能不如年轻人,但他的经验、耐心和专注力是优势,我们侧重于技术打磨和耐力提升,避免高强度对抗。”训练内容包括低冲击有氧运动、核心力量练习以及反应速度训练,并结合瑜伽提升柔韧性。
令人惊讶的是,李文渊的进步速度远超预期,2023年,他首次参加全国元老击剑锦标赛,便获得男子花剑60岁以上组别季军,2024年,他在亚洲元老击剑赛中斩获银牌,直接获得2025年世锦赛的参赛资格。“击剑让我感觉年轻了20岁,”李文渊笑着说,“每次穿上防护服、拿起剑,我都忘记了自己的年龄。”
李文渊的故事并非个例,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理念普及,元老级体育赛事正蓬勃发展,世界击剑锦标赛自1980年代设立元老组(40岁以上),如今已细分至70岁以上组别,参赛者逐年增加,中国击剑协会数据显示,2024年国内元老击剑注册运动员较2020年增长300%,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35%。
这种现象背后,是老年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和社会观念的转变。“体育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,”体育社会学家王教授分析,“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运动挑战自我、拓展社交,甚至实现未竟的梦想。”李文渊的击剑伙伴中,就有退休教师、前医生和企业高管,他们组成“银发剑客团”,每周集体训练,互相比拼鼓励。
2025年世锦赛将于明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,李文渊已进入备赛冲刺阶段,他每周训练6天,每日3小时,重点提升攻击准确性和防守稳定性。“国际对手很强,但我有信心,”他擦拭着剑柄,眼神坚定,“我的目标不是一定要赢,而是代表中国老年人站上那个舞台。”
他的家人也从反对转为全力支持,女儿李薇说:“父亲练击剑后,身体更硬朗,性格也更开朗,现在全家都是他的后援团,还会帮他分析对手录像。”社区击剑馆特意为他调整了开放时间,年轻队员也主动陪练。“李大爷激励了我们所有人,”20岁的省队队员陈昊说,“看到他,谁还好意思说‘太晚了’或‘来不及’?”
李文渊的追梦之旅,映照出中国社会养老观念的深刻变革,当健康中国战略遇上全民健身热潮,体育运动正成为老年人焕发第二春的重要途径,社区体育馆、老年大学和公益组织纷纷推出适老体育课程,从击剑、羽毛球到太极拳,选项日益丰富。
“年龄只是一个数字,而非梦想的枷锁,”李文渊说,他正考虑世锦赛后创办击剑公益班,带动更多老年人动起来,“我希望用手中的剑告诉所有人: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,只有迟迟未动的遗憾。”
随着2025年世锦赛临近,这位古稀剑客的每一步都书写着体育精神的永恒魅力——它无关年华,只关热爱;不论胜负,只论坚持,在剑锋交错的光芒中,李文渊正用自己的方式,重新定义着生命的可能性。